宽广、明亮、温馨、自由....任何美好的词汇都可用来定义,但与广阔的天地相比,在一个有限的空间,人依然可以拥有无限的自由,是屋主心中对当下生活于居所的定义。
本案的屋主是一位精致而又独立的90后女生,热爱自由与探索,喜欢通透、简洁、有艺术气息的空间,而原空间位于一楼,结构闭塞,采光极差,动线不够流畅,且空间之间毫无交互性,无法满足屋主心中对居所的定义。因此,设计团队对整体布局做了颠覆性的结构改造,改变所有职能空间的位置和形式,引入“盒子”的概念,用大开大合的设计手法,将零散空间整合,并与无敌窗景连贯起来。在视觉感观上,设计团队依托尺度、光影、智能灯光和几何造型的家居陈设,来捕捉恬静的居家时光,使其更契合屋主平和而宽广的生活方式,从内而外获得无限延申的空间体验感。
设计团队将空间完全打开后,原本逼仄又昏暗的分散空间,变成一个周正且统一的大空间,场景与场景连贯而相互渗透,在视觉和体验中联通了居住的「内」与「外」,有一种“大平层”的既视感。
客餐厅可以同时从卧室和阳台汲取自然的丰沛光线与繁茂生机,完美解决了一楼的采光问题,同时最大限度地让自然走入生活,让家在返璞归真中推开了精神世界的大门。
空间气场随着光影的变化,缓缓上扬,墙顶地通体大地色,使得空间界限无限模糊,进一步放大的空间的视觉观感。而卧室和阳台通过整体抬高,经由灯光和木作勾勒成半围合空间,里面的人和物和自然,好像被放置在两个大大的木头盒子里,成为一个巨型端景。
即便卧室门全部关上,好像只是给客厅背景换了一副装饰画,并未压缩空间体块的体积感,反而在体块秩序与开合之间,感知到空间是流动的。
整个空间以大地色和木色为自然底色,辅以黑白灰点缀其间,营造出空间的静憶与遐想。棉麻与木作,金属与石材,不同质感的材质在空间中同频共振,赋予空间柔软的松弛感。
这个视角的客厅,能够看到阳台与玄关的梦幻联动,都用木线条勾勒出了空间轮廓,以及用黑色不锈钢层板做了置物架。
由于项目位于一楼,原层高只有2.65米,为了避免压抑,设计团队选择让公共空间的梁体外露,并利用梁与梁之间的空隙,设计了一个斜切面吊顶,里面不仅内藏反光源灯带,同时为屋主的投影幕布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。
客厅并没有做刻意的设计,一组小体量的云朵沙发与麻料地毯,给人舒适与安全感。几何挂画、极简落地灯、侘寂茶几和Z字型单人位,在功能与美学之外,赋予了空间极强的建筑美感。
客厅顶面采用满吊顶设计,将光源内置,然后在顶面与墙面之间留出1cm的缝隙,沟通出清晰的边缘,为空间带来呼吸感。沙发背后也引入了灯光设计,通过反射光源来匹配空间恬静悠然的低调气质。
站在阳台看客餐厅,好像在用照相机取景,木盒子自成相框,带来别样美感。入户门两侧都做了顶天立地的柜子,以满足公共空间的收纳需求。
而之所以将入户门也用木线条包裹起来,一方面是呼应设计团队的“盒子”主题,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弱化防盗门的存在感,以木质的温润来平衡铁艺的坚硬体感,让柜体与门贯通,于共生中构建空间的中和体感。
设计团队对封闭的厨房和卫生间的开门位置都进行了改造,将原本位于左侧的卫生间门移至右侧,然后将厨房和卫生间整体后移,为大中岛留足位置,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洄游动线,在视觉上增加起伏。半封闭式的主卧与餐厨在视线上保持连贯,光线与空气可以自由穿梭。卫生间的隐形门与墙面和过道的衣柜融为一体,让空间关系更加亲密。
黑色与木色的开放式厨房,有别于其他空间组合。黑色是减法的艺术,去掉生活的条条框框,回归对于功能的直接需求,既便于打扫,又将空间的视觉重心牢牢抓住。而餐岛一体的石材,简约通透的布局,让这里成为屋主就餐、工作和招待朋友的重要场所,被赋予超越居家的职能。
在家的空间中,卧室是最平静的存在。将储物空间外置的卧室,没有了多余的干扰,纯粹为睡眠助力。卧室上下一体,浑然天成,以一种独特的情境视觉结构置入其中,像装置艺术般静立,被滋养,被欣赏。
由于空间姿势主要以“卧”为主,因此设计团队不再追求层高,于是设计团队在汲取了一部分日式侘寂的灵感后,选择将空间抬高,用代表大自然的原木将其整体包裹起来,释放出满满的安全感。
一体设计的三联动木门和悬空置物柜,在美学和功能层面达到了高度统一,凸显着屋主对于生活品质的极致要求,于精致中彰显个性。
卧室与客餐厅的气场既相互融合,又独立成章,即得自然眷顾,又有侘寂小景作和,用不同深度和纹理的木质从不同角度照见了理想生活。
与卧室一起抬高的阳台,同样被赋予了“盒子”属性,设计团队期望这里不再只是阳台,而是一个复合空间。屋主可以在这里看书,冥想,健身,与自然对话,因此设计团队利用木作的铺陈和全景落地窗以及灯光的烘托,来营造出一种“世外桃源”的空间质感。当屋主深处其中,无论做什么,都仿佛走进了平行世界,遇见了另一个世界里美好的自己。